对《关于丹东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与人才培养的提案》的答复
黄国辉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丹东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与人才培养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基层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与人才培养的现状
一是提高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公共服务能力。按照国家和省统一部署,东港(含五四农场、兴隆农场)、凤城、宽甸、振安区自2009年以来先后被纳入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到2016年项目资金累计达2000余万元。各县(市)区积极推进项目建设,宽甸县已完成“三权在县”管理体制改革,得到国家首批认定,我市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任务已经初步完成。通过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促进了农业良种良法的推广应用及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二是抓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基础建设。目前全市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80个,现有编制人数548人,实有人数307人;我市以(市)县科技推广中心为骨干、以乡镇推广站为基础的农业技术推广网络已经全面形成。东港、凤城、宽甸、振安区在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基础条件建设项目中已经争取到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新建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19个,改扩建38个,新增仪器设备69套。项目建设工作的推进使我市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基础建设水平大幅度提高。
三是加强农业科技队伍建设。首先,强化技术推广人员知识更新。依托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对县、乡两级农技人员分区域、分专业进行轮训。每年组织基层推广体系改革试点县的350名科技人员参加培训。其次,着力培养农技推广业务骨干。按照农业部《万名农技推广骨干人员培养计划实施方案》要求,全面考核了我市农技推广队伍,并选拔20名基层农技推广骨干人员,纳入到农业部科技骨干人才库,参加农业部组织的骨干人员培训。再次,建立奖励机制。为鼓励乡镇各类农业技术人员做好工作,市政府专门设立了乡镇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奖,每年评选一次,已连续坚持开展了19年,到2016年度累计评奖438项。这项工作在全省是首创,得到了普遍好评。同时,为解决扎根乡村、服务农民、艰苦奉献的一线农技推广人员技术职称待遇偏低等问题,我市积极制定相关鼓励政策,对稳定基层科技队伍、促进农业科技发展起积极作用。
四是开展农民科技培训与服务。通过阳光工程培训、设施农业培训、农业科技专家大院、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农民田间学校、现场观摩会、科技大集等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2016年全市农业系统共举办科技培训班2000多期,培训惠及农民15万人次。选送186名优秀农民到省内高校参加农民技术员培训和农民科技带头人培训,培育科技示范户3500个,农民技能和创新能力得到了提高。为解决村级农业科技服务“短腿”问题,市政府先后选派科技特派员1633名,深入全市668个村为农民提供科技服务。自2011年以来,市教育局还联合驻丹辽东学院开展了农民技术员培养工程,共培训1673名学员,辐射带动农户6559户。另外,我市在全省率先启动了12316热线服务平台,建立了市、县、乡三级农业信息服务网络,在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设立话务坐席,对农民开展技术咨询、政策服务等,创建了乡镇农业技术人员开展科技服务的新模式。
二、努力深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与人才培养
针对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我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与人才培养。
(一)进一步完善推广体系体制机制
一是继续实施好《农业技术推广法》,全面抓好基层农技推广部门的机构设置、职能界定、管理体制、人员编制核定等工作,配齐配强农技推广队伍,落实好经费保障,确保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公益性职能的履行。抓好农业推广人员聘用制度、推广责任制度、考评制度、培训制度和多元化推广制度建设。同时搞好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条件建设,保障办公用房、仪器采购,改善服务设备条件。组织农业科研、推广部门通过科技扶贫、科技下乡、科普进村、科技入户、科技特派员等活动,促进农业科技人员与种养殖户对接,开展有针对性的技术服务指导。健全县有专家组、镇有技术指导员、村有科技示范户、组有辐射带动户的四级农技推广服务体系。
二是创新用人机制,相关部门配合,按照工作需要、人才合理流动与优化结构相结合的原则,通过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和人员调动的形式,引进专业技术人才,最大限度地满足用人需求。实行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具体由业务主管部门与人事部门主持竞聘上岗、干部任用等相关事宜。制定相关措施,吸收农业院校优秀毕业生、大学生村官等农业技术人才,培育农村乡土人才,健全乡土人才评聘机制,吸纳农村中的种养大户、农民经纪人、土专家等人才。按岗位职责的要求确定相应的准入条件,限制非专业人员进入农技推广机构,杜绝农技推广队伍中在编不在岗及乡镇随意抽调农业技术人员从事与农业不相关工作。
三是健全制度,完善考核机制。加强对农技推广人员的业绩考核,建立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和绩效工资制度,以农技人员工作量和进村入户推广技术实际为为主要考核指标,将上级业务部门下达的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和农民群众的认可程度为重要考核内容,在考评中充分听取乡镇、业务部门和服务对象的意见。制定农技推广、科技创新的奖励政策,充分调动农技推广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优化职称晋级和岗位聘任制度,对常年从事农业工作的一线人员在开展乡镇推广奖评审和省农委贡献奖推荐活动等提供奖项或晋级优惠政策,如在计算机和外语职称考试、农业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评审等方面,充分调动一线农业科技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二)加强农技推广队伍人才建设
一是强化对现有农业科技人员的知识、技能培训,提高队伍整体素质,提升科技创新能力。采取多种形式,引进国内人才和国外智力,建立起年龄结构合理的技术人才队伍,重点培养好农业科研、推广领军人物。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对于扎根基层和愿意到一线工作的农技人员,予以政策倾斜。
二是大力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按照“科教兴农、人才强农、新型职业农民固农”的要求,坚持立足产业、需求导向,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稳步推进、注重实效的原则,以服务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育和服务农业重大工程项目为导向,加快建立“三位一体”、“三类协同”、“三级贯通”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依托一主多元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探索适应成人学习和农业生产规律的培育模式。今后,市农委和市教育部门还将会同驻丹高校和科研院所,发挥其科研和人才优势,积极承担农机推广项目,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农机推广和农民培训工作。着力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为现代农业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三是拓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渠道。通过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培育农业科技典型,辐射带动广大农户运用新技术新品种。切实做好对从业农民的科技培训,建立长效培训机制,做到目标、任务、责任三落实。进一步加强农业信息服务,完善信息化资讯体系,建立农产品资源库、专家信息库,打造现代农业信息网络平台,更加快捷有效地、实实在在的为农民提供包括科技信息在内的各种信息服务。
主办单位:丹东市农村经济委员会
2017年5月3日